续英烈传

第二十九回 欲灭迹纵火焚宫 遵遗命祝发遁去(2/2)

为佛弟子。

细想不须惊,太祖曾如此。

太祖未及终,建文全其始。

程济就取出应文这张度牒,付与建文帝道:“此牒名与陛下相同,陛下应须领受。”建文帝受了,程济复取那二张度牒,问诸君道:“有师必有徒相从,不知谁愿为徒?”忽有二臣应声而出,一个是御史叶希贤,一个是吴王教授杨应能,俱说道:“臣二人名应度牒,已是前定之数,又何辞焉?”建文帝大悦。程济因又使溥洽替二人将发剃了,换上僧服,付与度牒,使其与帝相随。其余众臣看见,俱伏地哭道:“臣等受陛下深恩,纵不剃发,也须从亡,少效涓埃。何忍频年食禄,而一旦危亡,便戛然弃去!”建文帝道:“相从固好,但恐人多,惹出是非,反为不美。”程济道:“事急矣,非留连之时。”建文帝因举手挥诸臣退出。诸臣无奈,因大恸,拜别而去。程济遵太祖遗命,先令御史叶希贤,按察使王良,参政察运,教授杨应能、王资、刘伸,中书舍人梁良玉、梁中节、宋和、郭节,刑部司务冯

,待诏郑洽,钦天监正王之臣等十三人,从御沟水关而出,约于神乐观相会。然后程济与兵部侍郎廖平,刑部侍郎金焦,侍读史仲彬,编修赵天泰,检讨程亨,刑部郎中梁田玉,镇抚牛景先,太监周恕等九人,请建文帝至鬼门。

这鬼门内门在于禁中,外门直在太平门外,乃太祖暗设下一条私路,以备不虞。紧紧封锁,无人敢走,不知内中是何径路,尽皆惶惶。此时燕兵满城,不敢从宫门直出,祇得同走到鬼门。见鬼门的砖门坚厚,砖门外又有栅门紧护,建文帝心惊道:“似此牢固,如何可启?”牛景先道:“陛下勿忧,待臣启之。”遂在近侍手中,取了一条铁棒,要将栅门抉开。祇道年久还要费力,不期铁棒祇一拨,那一扇栅门,早已拨在半边,露出砖门。再将铁棒去捣砖门,谁知铁棒纔到门上,还不曾用力,那两扇砖门早呼喇一声响,又双双开了。见一条路,有物塞紧,众皆吃惊。程济忙上前,将塞路之物,扯了些出来看,原来是灯草,因奏道:“太祖为陛下心机用尽矣!”建文帝道:“何以知之?”程济道:“祇留此路,已见亲爱之心。又恐空洞中蛇虫成穴,一时难行,故将灯草填满其中,便蛇虫不能容身又无人窥视。今事急,陛下要行,祇消一火,便肃清其路矣。非亲爱之至,谁肯如此设策?”建文帝听了,不胜感激,又望太庙拜了四拜,方命近侍,点起许多火把,一路烧去。果然灯草见火,祇一点着,便顷刻成灰。祇消半个时辰,早已将内鬼门直至外鬼门,一路灯草,烧得干干净净,竟成了一条草灰之路,且温暖而无阴气。君臣们平平稳稳走了出来。程济恐人踪迹,被看出破绽,又吩咐近侍,将内外鬼门,照旧关好。然后九人随建文帝走到后湖边。祇因这一走,有分教:

大位不保,年寿尚长。

不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