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人又蒸了米饭就继续待在院子里剥蒜。
太阳落了山,月亮悄悄爬出来,周围漆黑一片,繁星点点洒满天际,外头的小二等得腿脚都麻了,林满堂三人才悠悠醒来。
三个孩子已经帮他们打好了水,洗漱过后,大伙一块坐到桌边吃现成的饭菜。
只有一碗醋溜菘菜,林满堂这才想起,来时竟忘了给女儿买菜。
“中午,你怎么吃的?”林满堂问。
“吃的煮鸡蛋、米饭和炒黄瓜。”
林满堂揉揉她脑袋,“厉害了啊,居然都会炒这么多菜了。”
林广源抬头看了他一眼,八岁的姑娘家才会炒黄瓜,他真不知道堂弟是怎么好意思夸出口的。
村子里的姑娘哪个不是五六岁就帮着干家务了,偏偏他堂弟一味娇惯孩子。
林晓可没感受到林广源的眼神,她此时正美着呢,“爹,明天我跟你们一块去摆摊吧。我正好买些菜。也能帮你们买包子。”
她知道她爹,一忙起来,就会忘了吃饭。今天一定是饿久了才想起来买个包子充饥。
林满堂有些不放心,“那街上人多着呢。你一人能成吗?”
林晓点头,“能成。”她拿出自制的哨子,吹了几下,“要是有危险,我会吹哨子,你们听到声音就会来救我啦。”
林满堂看了眼那截竹做的哨子,不禁抽了抽嘴角,看样子她早就想好了。
林满堂想着就在街上,应该不会有人明目张胆抢孩子,叮嘱几句,也就随她去了。
第二天一早,林晓随着林满堂三人一块出摊。
她到了后也没帮着摆摊,而是在街市闲逛,停在铁匠摊位前,掏出自己绘制的图纸让对方帮忙制作几样东西。
那人看了一眼图纸,零零碎碎小东西,看不明白她要做什么。但这孩子钱给得痛快,铁匠便答应帮忙制作,约定三日后,过来取东西。
林晓买了几样新鲜蔬菜,就到包子铺买了九个包子,到了凉粉摊。
摊位前挤满了人,林晓费了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将包子放进她爹旁边,撸起袖子帮忙洗碗。
等客人没那么多时,林晓催促大家快点吃包子。
趁着空隙,三人吃完包子,等客人来了又继续开始忙活。
依旧是未时收摊,今天卖出的量和昨天差不多。
一连好几日,六个人都处于这种忙乱状态。
这几天时间也让附近六家酒楼的掌柜都知道府城来了个摊位,卖一种叫凉粉的新吃食,生意非常红火,每天排队的人能从巷头一直排到巷尾。
第50章
几天后, 林晓拿出自己发明的拉蒜器。
林满堂呆若木鸡,女儿居然能做出来,他一直以为女儿只是会拆, 会安装, 但是从来没想过她居然能记得这些配件的尺寸, 将它原封不动复制出来。
哪怕林满堂这个前世见过它神奇作用的人都惊讶, 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大吉看着这拉蒜器, “晓晓, 这怎么用啊?”
林晓把剥好的蒜瓣放进容器里, 然后合上盖子, 用手轻轻扯了下线,里面就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
因为古代没有塑料, 所以没办法直观看到里面是怎么运行的,当她揭开盖子, 其他人一个个惊呼这东西的神奇。
“这也太好了吧?”大吉迫不及待将里面的蒜泥用勺子划拉出来, 又往里塞了六七个蒜瓣,扯了十来下后, 打开后, 果然露出已经切得细碎的蒜泥, “晓晓,这个太棒了!”
大利眼睛晶亮,一把夺过来, 也学着他哥的样子照做。
两个孩子就像得了新玩具, 玩得津津有味。
林满堂扯着女儿的胳膊到不远处,确保其他人听不到, 才小声问, “晓晓, 你怎么会记得做这个?”
林晓摊了摊手,“之前我妈觉得它好用,我想看看它是怎么运作的,就把它拆开研究过。”
林满堂瞠目结舌,何着他一直以为女儿只是为了玩,没想到人家是奔着研究去的。
如果他们一家没有穿越,他女儿岂不是走科研的好苗子?艾呀,这穿越一场太亏了。
就在这时,正在屋里休息的林广源和林广仁也走出来,“怎么了?这么热闹。”
大吉赶紧把东西拿给他们看,又演示一遍。
林广源和林广仁果然很惊讶。
做了几天生意,林广仁也算有点见识,“这东西能卖钱啊。应该有人舍得花钱买吧?”
像那些酒楼做菜需要不少蒜泥,用这个多方便啊。
林满堂夺过拉蒜器,“这可不行。咱们家一点背景都没有,要是被有心人惦记上,把我女儿抓去卖身做这个。那就是害了我女儿了。”
众人面面相觑,林广仁忙不迭点头,“对对,是我鬼迷心窍了。确实不能让别人知道。”
大吉福至心灵问,“二叔,那咱们的凉粉会不会也有人惦记?”
林满堂没想到大吉悟性这么高,无奈道,“肯定会有人惦记的。不过他们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找上门来。应该会自己先琢磨怎么做。”
林满堂不是傻子,天天来摊位吃凉粉的人那么多,自然有不少人有意无意向他们打探凉粉的做法。
好在三人警惕,全都敷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