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他有些回不过神来,傻愣愣地看着沈青檀。
“三哥,手绳很好看。”沈青檀将手举在沈略面前,晃一晃:“大小正合适,我很喜欢。”
沈略意识到小妹很喜欢他送的礼物,顿时咧嘴笑了,得意地看向沈渡和沈琢:小妹更喜欢我送的礼物!
沈渡:“……”
沈琢:“……”
沈略突然想起一事,解下绑在小臂上的梅花袖箭,递给了一旁的赵颐:“妹夫,你要去应城治理瘟疫,我把袖箭给你。这个袖箭,可以连续发射六支箭,三十步内可以射杀歹徒。”
赵颐惊讶地看向沈略,似乎没想到还有他的礼物。
沈略不由分说地给赵颐绑在小臂上,教他如何使用:“你按下这个机括就行了。”
“嗖”
利箭疾飞,刺进门扉。
赵颐看着利箭将门扉贯穿,震惊于它的威力。
沈略将一条胳膊搭在赵颐肩上:“妹夫,有了袖箭防身,又有人在暗处保护你,寻常人奈何不了你。”
赵颐笑道:“多谢三哥。”
-
沈青檀见过几个哥哥之后,去主院见镇北王妃。
镇北王妃早已得到沈青檀回来的消息,命人准备了沈青檀爱吃的零嘴,泡上一壶花茶。
她瞧见沈青檀打起门帘进来,招一招手:“蛮蛮,到娘身边来。”
沈青檀向镇北王妃行一礼,坐在镇北王妃的身边:“娘,好多吃的呀。”她捻着一块蜜饯含在嘴里:“每次回家,我的衣裳穿在身上都会紧上几分。”
“哪有这么夸张。”镇北王妃给她倒一杯花茶:“你每回来都是吃个饭,便又走了。”
沈青檀脸上的笑容一滞,道别的话,哽在咽喉,有些说不出口。
镇北王妃听闻到风声了,轻轻摸着她的脑袋:“儿女大了,各有各的人生。无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根子在这儿呢,早晚会回来。”
沈青檀眼眶发热,俯身抱住镇北王妃:“女儿和二爷去北齐,把护国公主接回国。来年……来年,我们一起过中秋。”
“好,娘等你们回来。”镇北王妃拥住沈青檀,轻声说道:“如果是之前的话,娘会担心你们两个去北齐,没有话语权,人人都能欺压你们。如今听到颐儿去应城治理瘟疫,心里便踏实了一些。这代表着他手里掌了权,瘟疫治理好了,又得了民心,便于你们在北齐站稳脚跟。”
黎城是大周的国土,还有应城的老百姓来到黎城。必定会有应城的老百姓,去往北齐毗邻应城的其他城池。
赵颐负责去治理瘟疫,定是要协同其他城池的知府,一起平定瘟疫。
沈青檀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应该会有人去阻拦他,不让他这么顺利的治理瘟疫,从中得势。
她担心有人暗中给赵颐使绊子,才决定去北齐。
毕竟除了帝师的态度之外,北齐帝不止齐王一个儿子,还有其他的儿子,同样在觊觎储君之位。
赵颐虽然是北齐的皇子,但是他体内有一半大周的血脉,凭着这一点便与皇位无缘了。
自古以来,不乏有皇子为了顺利继位,借助别国的势力。他们对有些皇子而言,或许会有利益价值,可以结盟,说不定能够全身而退。
沈青檀陪镇北王妃用了晚膳,方才回到国公府,又与赵颐一同去了世安堂。
国公爷与老夫人端坐在主位上,大夫人与大老爷坐在下首。
赵颐撩开袍子,屈膝跪在地上:“祖父、祖母,孙儿不孝,未能留在你们膝下尽孝。”
沈青檀跟着赵颐屈膝跪下。
国公爷与老夫人搀扶小两口起身。
“你们有这一份孝心,便足够了。”国公爷心里明白留不住赵颐,等这一日真的到来了,心里生出浓烈的不舍:“你们此番去北齐,祖父帮不到你们,你们要多加保重。”
赵颐看着国公爷全白了的头发,脊背再不像以往直挺,苍老了许多,心里不由得生出伤感。
他不是国公府的子嗣,国公爷待他的这一份心,胜似亲生的孙儿。
赵颐低声说道:“每年春节,孙儿都要与祖父对弈几局,今年恐怕不能兑现约定。”
国公爷的眼睛瞬间通红,“祖父等你回来再手谈一局。”
赵颐应了声。
老夫人有满腹话想要说,最后说出口的也只有一句“善自珍重”。
大老爷心情很沉重,自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平常很能说会道的人,临到这个时候就成了锯嘴的葫芦。
大夫人倒算镇定,随着赵颐与沈青檀回到兰雪苑,叮嘱他们记得多带上一些衣裳和药材,贵重的东西带在身上不便利,将银子存在钱庄,去北齐后再去钱庄支取。
等一切都收拾好了之后,已经到了夜里子时,大夫人定定地看了赵颐和沈青檀一眼,从关妈妈手里取来一个包袱,搁在一旁的小几上。
大夫人说:“你们明日清晨便要走了,爹娘便不去给你们送行。到了北齐之后,记得来信报平安。”
赵颐和沈青檀应下:“好,爹娘,你们要多保重身体。”
大夫人和大老爷点了点头,没有再看他们两个,害怕再多看一眼,便会压不住情绪出口挽留,带着人匆匆离开兰雪苑。
第320章 舆论
第二日天蒙蒙亮,护卫从兰雪苑搬出箱笼,堆叠在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