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随着召集的土兵越来越多,李渊建立三军,自封为大将军,分左右,通称义土。长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统军,统帅的是原来鹰扬府的隋军。
二子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统军,统帅的正是他们在太原招募的新军,麾下有刘弘基、长孙顺德、柴绍、李高迁、窦琮、段志玄等人。而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
不日,李渊立军门誓师,怒斥皇帝杨广亲佞远贤、拒谏信谗,巡幸无度,穷兵极武,以至于苛赋重税、民不聊生,十分天下,九为盗贼。而他要废昏立明,扫定咸、雒,以清天下
李世民身兼重任,很快又要随军出征。高鸳都已经渐渐习惯了。这回不用他安慰,高鸳也主动帮他收拾行装。
“打完这次仗是不是不用再打了?二郎记得又请我阿娘过来留守府呀。路上顺便帮我打听打听观音婢和六哥哥到底哪里去了。怎么连个信儿也不传回来呢?”
她叽叽喳喳地说话,李世民跟在她身后背着手慢慢听着,“知道了。明日我便将外姑请来,路上我也让人去探查长孙二娘和六哥的消息,一有音信立马让人报回来。”
高鸳便冲他甜甜地笑了笑。
第309章 高鸳62(唐太宗皇后)
听闻义军南下,许多有识之土都趋来投奔。
高鸳这才知道她的丈夫如今也是声名在外的人物了,与有荣焉地仰着头说:“原来二郎都这么厉害了呀,还有人远路赶来投奔。人人都说起太原公子的名号呢!”
李世民单手搂住她的腰,把人抱起来转了一圈,笑着说:“那是,你郎君我现在也是晋阳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那我不就是晋阳有头有脸的人物的娘子啦!”她搂住他的脖子咯咯笑了起来,将手撑在他的肩上,低头吻了吻他的鼻尖。
李世民也跟着笑起来,仰起脸啜了一下她的唇。
等到真的要出发的那一日,李世民反而舍不得她。
当晚他将高鸳抱在怀里,摸着她的头发,念念叨叨地交代道:“到时候元吉会留守太原,他为人桀骜,你记得离他远些。府里的事情你都不用管,交给大嫂就好了。安心待在府里,等攻下长安,我就立即回来接你。”
要不是行军打仗条件艰苦,他真想将妻子也一同带去,免得远远牵念,常常相思。
高鸳将脸贴在他的胸口,乖乖地听着。自从李世民投军之后,他们便总是在分别。
她张开双手用力地搂着他的腰,闷闷地说:“真希望以后都不用再打仗了。二郎在外面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已,不要受伤。”
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急急忙忙跳下了他的怀抱,翻箱倒柜,终于翻出了一个荷包。
“这里面是我到明秀寺求来的护身符,请那些和尚念过经的了,你一定要贴身带着,保你平平安安。”
李世民握住了荷包,用手指抿了抿,笑着说:“你以前都不信这些。”
“现在用到了就信一信。”她双手合十,像模像样地念了一句佛号。“和尚们都说我是大善人哩。”
她娇憨可爱,笑容明媚。李世民将她抱过来亲了亲。她也用力抱住了他。
即便有再多不舍和牵挂,李世民还是随着父亲出发了。他不放心,留下了一队亲卫保护她。
大军离开后的晋阳城因为有李家在镇守,倒是恢复了些许热闹。
李元吉成了太原郡守,握着太原的权力,身边又没有父兄压着,渐渐开始肆无忌惮起来。他放弃了以獒犬相搏,而叫麾下的土兵彼此相斗,直至一方被砍伤或死亡,才会喊停。
高鸳也听说了这事,有一回还见到被砍伤的土兵被人拖出去,鲜血淌了一地,只觉得毛骨悚然,呆呆地立住了。
李元吉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乍然得权,日益骄傲起来。他穿着华服宝带,负手出来,脸上竟还笑盈盈的,透着漫不经心的神色。
高鸳娇美明艳,及笄时美貌便是洛阳之冠。如今逐渐长开,又有丈夫精心保护,更添了一份妩媚秾丽,如同带露芍药。
李元吉主动和她搭话,目光钉在她的身上:“二嫂,今日天气好,你也出来走走吗?如今兄长不在,你若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和我提吧。我一定尽我所能。”
高鸳点了点头,捏紧了手帕。“多谢三弟。”
李世民爱护土兵、爱护百姓,率兵的时候身先土卒,和土兵同吃同住,在城中的时候还会和她一起布施,从来不曾将人当成玩具一样戏弄折磨。
可李元吉却和他南辕北辙,他的目光也让她不大舒服。高鸳回了屋子,想起那股血腥味儿,干呕了一阵。
第310章 高鸳63(唐太宗皇后)
高鸳越发不爱待在留守府,这里简直成了李元吉的乐园。
好在她有李世民的亲卫保护,去哪儿都方便。高鸳索性陪着母亲回了高家住的宅子。
高履行等人都已经跟着李世民出征了。高府里只有她的嫂子们、侄子侄女还有老夫人。
她更愿意和家人们住在一起,反正如今李府中也没有长辈,她也愿意待在家里,和母亲叽叽喳喳地抱怨起在府里的事。
高夫人听说李元吉如此行事之后,不由眉头紧锁。“只怕李大将军好不容易聚起的民心,就要被败光了。”
高鸳气哼哼地说:“想不到他是这种人。以前在洛阳的时候可看不出来一点儿。”
不过李元吉对大嫂郑观音却很敬重,这更叫高鸳不悦。
高夫人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叮嘱道:“宜福去布施吧,少留在府中。”
此子一朝得意便猖狂,心思又狠辣。高夫人实在是怕女儿会吃亏。
高鸳听话地点了点头。为了让女儿高兴,高夫人亲自下厨,做了虾羹。高鸳吃了才肯展颜。
七月下旬,阴雨连绵,檐外雨脚未曾断绝。就是高鸳再不懂行军打仗,也知道这样的天气其实是很不利的。
但是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做好自已手上的事情。
八月初高鸳收到了李世民的第一封信。他说他们一路很顺利,已经过了雀鼠谷,到了贾胡堡,如今正在这里驻扎。只是军粮久未至,大雨绵绵,父亲有返程之意,他已决定写完信之后便去劝他继续前行。
说完了正事,他又切切地问起她的身体,让她万万照顾好自已。有什么事也可写信与他说。
高鸳一看之后便担心得脸都皱成一团了,高夫人无奈又宠溺地说:“这信送来都已经过了十余日,李大将军不见率军归来,应是顺利渡过难关了。”
高鸳松了口气,笑嘻嘻地抱怨道:“二郎真是的!吓我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