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30-40(15/48)

故,他们无法看清下方众人的面貌,却也不难瞧见这些人潮涌动的景象之中佛宗兴盛之态。

刘仁轨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公主现在可以说了,您为何要来此地?”

李清月答道:“老师已见眼前景象,那么应当不介意听我说上两句。如其中有谬误,可随时指出。”

刘仁轨颔首。

“无遮大会之中,我阿耶亲自书写慈恩寺碑铭,又令左仆射于志宁、礼部尚书许敬宗、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前来此地看阅经文,为其助长声势,所需为何?”

“自永徽四年到永徽六年天灾影响,关中粮产不丰,阿耶需以佛教教义规范民众言行,令其事君尽忠,心中无怨。”

“此为君王之所需。”

这开头三句一出,已让刘仁轨下意识地握紧了面前的塔上栏杆。

他侧过头来看着李清月同样投过来的目光,惊觉其中灵性惊人,根本不像是在陈述他人之言,而确实是她心中所想。

但哪怕这是个经由人点拨也能说出的话,也依然非同凡响了。

而她甚至还未说完。

“玄奘法师要佛学新旧两派和大乘两宗暂时止歇内部争斗,先将佛经翻译完毕,在朝廷的支持之下传教,令其中经义广布民众之间。”

“此为高僧之所需。”

“至于一应与会之人,他们试图通过聆听佛经教义抚平心中苦痛,消弭仇恨,又或者他们根本不信这些说辞,只想借着此番施恩斋饭,节省一顿两顿的口粮。”

“总之,此为民众之所需。”

李清月的目光中有一瞬的闪烁,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难免令她想到那日大酺之时所见。

当日追逐斗酒、掷钱盈车的,与此时匍匐佛前的,大约是两种人。

她定了定心神,方才继续开口说道:“天子有所需,高僧有所需,民众有所需——光是长安城中一处里坊便有如此种种心思。”

“人心复杂,上下制衡,可见一斑。”

“那么老师觉得,是学春秋还是礼记,能让我读懂长安之所需呢?”

……

刘仁轨面色未变,心中却已涌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学生,恐怕不能随便教了。

他此刻才知道,陛下和皇后都说的“见到安定公主后就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34章

但在自藏经塔一步步往下爬的时候, 刘仁轨还是免不了出声问道:“公主将这番话毫不避讳地告知于我,所图为何呢?”

她确实是个平生罕见的天才人物,让人甚至有些担心到底能不能教好她。

就像是一块在年幼之时就已会思考的璞玉, 不是一般的难能可贵。

可问题来了,她图什么呢?

她是公主而非皇子啊。

李清月在其中一步台阶上停了下来,正因这上下台阶的错位, 恰好处在俯瞰对方的视角。

当刘仁轨抬头回望之时,因后方塔外光线照入, 让这位小公主的脸处在了逆光的状态里,有些看不清对方的神情。

倒是能听到她此刻的答话, “老师应当不知道近来宫中一事。”

“我兄长同样也算年少聪慧, 比我大上一岁有余,自元月起,便由阿耶选定的老师教习文书。兄长在通读论语诗经之余, 也有专人为其将过往史书以故事形式讲授于他。”

“六月之时,正好讲到楚子商臣之事。”

刘仁轨都问她是学礼记还是春秋了, 当然不会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